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恪守三尺讲台 用心教导学生:记师德标兵马晓华
时间:2017-06-16 09:18:44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恪守三尺讲台 用心教导学生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标兵”马晓华教授

■学生记者张闻功

采访的时间定于周六早上的九点半。踏入西电北校区东大楼的一间办公室,记者就看到马晓华在电脑前忙碌着。他身着条纹衬衫,带着黑框眼镜,嘴边的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明明是一名理工教授,却让人感到如此的温文尔雅。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的科研资料,无声地记录着主人的努力。

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倒了一杯淡茶,温和淡雅。

“科研成绩是整个团队的贡献,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师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教师都比我做的好,比如我们以前的老教师,他们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在科研上,我很幸运从开始就一直在郝跃院士的指导下做科研,团队的教师和研究生都很努力,这些年取得了一些的成果,我只是团队的一个代表。”马晓华的开场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

教学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老师总是会把知识讲得很精彩,把课堂气氛调动的很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融入道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马晓华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老师,在本科教学中,他教授了5年的《固态电子器件》,在研究生教学中,他教授的《微波器件与电路》、《材料科学进展专题研讨》、《半导体器件工艺》,课堂教学质量都是优秀。站在三尺讲台上,他牢记教书育人的本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播知识,把教学视为一门艺术。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马晓华注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仅仅教授课本知识,他将自己在科研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最先进的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等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了解到专业相关的国际现状。在讲授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他经常结合科研中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知识也更易理解。

马晓华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他提倡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意识。

谈及马晓华的课堂,学生王湛说:“马老师讲课时常常会旁征博引,不仅用生动的语言将知识描述出来,还会加入他对行业发展的看法和预测,具有全局观,让我们的眼界得以拓宽,受益匪浅。因此,同学们对马老师的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在马老师的课上可以得到准确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角。”

马晓华说:“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尤其是网络和手持终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聪明,基础好,但沉迷在这方面的时间太多,在这种时候更要明白自己上研究生的目的,想要的是什么,要对自己负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很多。马晓华秉持着这种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他的教学PPT会随时插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国际研究热点,扩大知识面。他认为,对于授课来说,课本是辅助工具,关键是在于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目前最先进的科研进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阔思维,寻求适合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

严父形象得人心

在学生面前,马晓华更像一位严父,但严厉中也隐藏着另一种温柔。“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你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不要荒废自己的青春。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目标,目标会指引和激励自己。”祝杰杰是马晓华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这位博士提前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谈到自己导师时说道:“在我和同学们眼中,马老师在课堂上是一位严谨又亲切的知识传播者,在课下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会和我们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一位引导我们方向的良师。”

马晓华在学习和研究中一丝不苟,极度认真,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所以在谈到学生时,他说道:“学生们都很‘怕’我,我的团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制度,要求学生们要具备‘勤奋、坚持’的基本科研素养,在学习和实验中不怕犯错误,关键在于学习态度。”其实学生们都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严格是对学生的负责。学生卢阳说:“马老师在科研方面非常严谨,遇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指导大家去解决,和我们讨论科研计划的时候,不能出现‘尽快’‘尽可能’的字样,时间节点一定要非常具体,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大家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教育学生不是依靠灌输、说教,而是靠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学术造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生祝杰杰说:“马老师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他会督促大家完成科研任务并提供最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老师每天会准时8点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让我们敬重,更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学术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与他讨论交流,在讨论中打开思路大胆设想,大胆实践,在科研上鼓励学生否定导师的想法,因此,马晓华为同学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他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浓厚的师生情谊。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导师以身作则,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生也因此严格要求自己。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团队的学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指导的本科生毕设论文多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指导的15届学生孙静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其中,陈伟伟,祝杰杰等博士研究生作为其突出代表,多次受邀参加APWS(韩国)、ISGN-6(日本)、IWN(波兰)等国际学术会议,并且祝杰杰博士在ISGN-6(日本)会议上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提名。

团队合作共成长

一个好的团队,对学生、对老师都好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马晓华在这个团队中扮演着一个严厉的长辈形象。自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成立,作为筹备组的副组长,积极加强学院公共平台和团队建设,组建纳米科技系科研团队,为学院和团队确定发展目标。50nm的金属线条加工技术,300GHz以上的微波功率器件,可控物理消失的瞬态芯片,这些代表着本领域在国际上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接一个被攻克,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团队教师和学生“白加黑,五加二”的努力结果。“我们有着国际一流的实验平台,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出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马晓华如是说。

团队和个人要设立目标,而且应该是需要自己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在目标达成以后,团队和个人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我也是团队的一员。对于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合作。”马晓华说,他的团队有着非常融洽和谐的团队关系,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每周六的课题例会,马晓华都会组织主题讨论,大家会将自己在科研中的成果和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也会将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团队的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同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科研和工程能力也跟着提高。团队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前都被华为、中兴通讯以及国内其他知名的研究所和公司提前预定,“这些公司非常认可我们的学生的能力,每到毕业季,用人单位都会单独来我们实验室要人”。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团队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其中11项专利成功获得转让。

马晓华说:“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我的学生,使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科研基础和阳光的心态,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基本的素养。”

上一条: 西电学子|潘杰:心之所至,所向披靡
下一条: 恢复高考40年|曹丽娜:教书匠也要有工匠精神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恪守三尺讲台 用心教导学生:记师德标兵马晓华

恪守三尺讲台 用心教导学生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标兵”马晓华教授

■学生记者张闻功

采访的时间定于周六早上的九点半。踏入西电北校区东大楼的一间办公室,记者就看到马晓华在电脑前忙碌着。他身着条纹衬衫,带着黑框眼镜,嘴边的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明明是一名理工教授,却让人感到如此的温文尔雅。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的科研资料,无声地记录着主人的努力。

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倒了一杯淡茶,温和淡雅。

“科研成绩是整个团队的贡献,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师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教师都比我做的好,比如我们以前的老教师,他们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在科研上,我很幸运从开始就一直在郝跃院士的指导下做科研,团队的教师和研究生都很努力,这些年取得了一些的成果,我只是团队的一个代表。”马晓华的开场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

教学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老师总是会把知识讲得很精彩,把课堂气氛调动的很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融入道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马晓华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老师,在本科教学中,他教授了5年的《固态电子器件》,在研究生教学中,他教授的《微波器件与电路》、《材料科学进展专题研讨》、《半导体器件工艺》,课堂教学质量都是优秀。站在三尺讲台上,他牢记教书育人的本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播知识,把教学视为一门艺术。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马晓华注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仅仅教授课本知识,他将自己在科研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最先进的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等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了解到专业相关的国际现状。在讲授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他经常结合科研中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知识也更易理解。

马晓华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他提倡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意识。

谈及马晓华的课堂,学生王湛说:“马老师讲课时常常会旁征博引,不仅用生动的语言将知识描述出来,还会加入他对行业发展的看法和预测,具有全局观,让我们的眼界得以拓宽,受益匪浅。因此,同学们对马老师的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在马老师的课上可以得到准确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角。”

马晓华说:“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尤其是网络和手持终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聪明,基础好,但沉迷在这方面的时间太多,在这种时候更要明白自己上研究生的目的,想要的是什么,要对自己负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很多。马晓华秉持着这种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他的教学PPT会随时插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国际研究热点,扩大知识面。他认为,对于授课来说,课本是辅助工具,关键是在于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目前最先进的科研进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阔思维,寻求适合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

严父形象得人心

在学生面前,马晓华更像一位严父,但严厉中也隐藏着另一种温柔。“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你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不要荒废自己的青春。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目标,目标会指引和激励自己。”祝杰杰是马晓华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这位博士提前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谈到自己导师时说道:“在我和同学们眼中,马老师在课堂上是一位严谨又亲切的知识传播者,在课下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会和我们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一位引导我们方向的良师。”

马晓华在学习和研究中一丝不苟,极度认真,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所以在谈到学生时,他说道:“学生们都很‘怕’我,我的团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制度,要求学生们要具备‘勤奋、坚持’的基本科研素养,在学习和实验中不怕犯错误,关键在于学习态度。”其实学生们都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严格是对学生的负责。学生卢阳说:“马老师在科研方面非常严谨,遇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指导大家去解决,和我们讨论科研计划的时候,不能出现‘尽快’‘尽可能’的字样,时间节点一定要非常具体,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大家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教育学生不是依靠灌输、说教,而是靠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学术造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生祝杰杰说:“马老师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他会督促大家完成科研任务并提供最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老师每天会准时8点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让我们敬重,更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学术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与他讨论交流,在讨论中打开思路大胆设想,大胆实践,在科研上鼓励学生否定导师的想法,因此,马晓华为同学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他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浓厚的师生情谊。

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导师以身作则,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生也因此严格要求自己。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团队的学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指导的本科生毕设论文多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指导的15届学生孙静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其中,陈伟伟,祝杰杰等博士研究生作为其突出代表,多次受邀参加APWS(韩国)、ISGN-6(日本)、IWN(波兰)等国际学术会议,并且祝杰杰博士在ISGN-6(日本)会议上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提名。

团队合作共成长

一个好的团队,对学生、对老师都好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马晓华在这个团队中扮演着一个严厉的长辈形象。自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成立,作为筹备组的副组长,积极加强学院公共平台和团队建设,组建纳米科技系科研团队,为学院和团队确定发展目标。50nm的金属线条加工技术,300GHz以上的微波功率器件,可控物理消失的瞬态芯片,这些代表着本领域在国际上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接一个被攻克,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团队教师和学生“白加黑,五加二”的努力结果。“我们有着国际一流的实验平台,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出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马晓华如是说。

团队和个人要设立目标,而且应该是需要自己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在目标达成以后,团队和个人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我也是团队的一员。对于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合作。”马晓华说,他的团队有着非常融洽和谐的团队关系,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每周六的课题例会,马晓华都会组织主题讨论,大家会将自己在科研中的成果和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也会将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团队的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同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科研和工程能力也跟着提高。团队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前都被华为、中兴通讯以及国内其他知名的研究所和公司提前预定,“这些公司非常认可我们的学生的能力,每到毕业季,用人单位都会单独来我们实验室要人”。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团队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其中11项专利成功获得转让。

马晓华说:“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我的学生,使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科研基础和阳光的心态,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基本的素养。”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