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见证这五年】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15 14:40:22 来源:发展规划部/一流建设办公室 点击: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制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激发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见证这五年”系列报道,生动呈现五年来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和奋斗成果,激励全校师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勇毅前行、锐意进取,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科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和依托。

五年来,学校坚持“强化优势、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拓展新兴”的思路,立足“高原筑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力学科布局优化,瞄准优势学科前沿方向、基础学科主攻方向、前沿交叉新兴领域,在顶层设计、分类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不断提质升级,学科高原筑峰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在电子信息领域培育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世界一流,优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

五年来,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发展顶层设计,实施“3+1+N”一流学科扩容工程,成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网络空间安全学部,发挥一流学科引领作用,重点支持若干优势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聚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流学科群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汇聚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学科影响力大幅跃升。

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在雷达、网络安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机电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学科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1项,其中包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最高科技奖2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以一流学科带动学科群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再次入选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作为新增学科入选陕西省一流学科,推进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学校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实现全面进步,优势学科领先地位持续巩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始终保持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瞄准国家需求,基础、交叉学科研究蓄势待发

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不仅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重大发展命题的关键举措。

五年来,学校建立前沿交叉研究院,探索学科交叉的组织体制、用人机制、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学校积极推动理工交叉、医工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布局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科学、智慧海洋、精准医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方向,拓展新领域、新方向,形成新动能、新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优势,用好学科交融这个“催化剂”,探索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思政”、“人工智能+外语”等新领域,打造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结合学科布局和学科特色,学校调整成立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研究院,新建密码学院,重点建设数学、物理学科,加强建设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力学等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举措》《基础学科培育提升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基础学科培育提升计划,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激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平台,力争通过5年时间完成基础学科主攻方向布局,培育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持续突破的良性土壤。

学校成立集成电路研究院,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

学校成立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着力振兴基础学科

浓郁学科氛围,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学校不断探索建立高水平论文评价机制,制定并持续优化《学校高水平期刊目录》。坚持分类评价、分类建设,按照工学、理学、人文社科类别综合考虑论文质量与影响,在中科院分区基础上增加学科推荐期刊、顶级会议、中文期刊、教改论文,进一步加强对ESI潜力学科培育、新兴方向拓展和未来学科布局的分层引导,不断优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与激励机制。五年来,学校高被引论文年增速36%,学术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以评促建、以评促合、以评促升,为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学校首次开展学科国际评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科把脉问诊,明确学科发展的国际方位;成立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协作组,为学校学科方向布局与学科计划制定提供常态化建议咨询,调动各学科骨干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学科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努力打造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人人重视学科、关心学科,人才、科研、学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学校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信息、机械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新增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信息、机械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泛电子信息”一流学科方阵初步形成,学科电子信息+拓展能力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

201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顺利完成首次国际评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扎根中国大地,以战略思维、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瞄准世界一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以破局立势、锐变谋远的胸怀魄力和决战决胜的冲劲闯劲干劲,努力在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书写新时代西军电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 【主题教育】西电开展田埂上的直播课堂 让党课更有“风景味”
下一条: 【创新西电】西电10项成果牵头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见证这五年】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制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激发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见证这五年”系列报道,生动呈现五年来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和奋斗成果,激励全校师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勇毅前行、锐意进取,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科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和依托。

五年来,学校坚持“强化优势、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拓展新兴”的思路,立足“高原筑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力学科布局优化,瞄准优势学科前沿方向、基础学科主攻方向、前沿交叉新兴领域,在顶层设计、分类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不断提质升级,学科高原筑峰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在电子信息领域培育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世界一流,优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

五年来,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发展顶层设计,实施“3+1+N”一流学科扩容工程,成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网络空间安全学部,发挥一流学科引领作用,重点支持若干优势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聚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流学科群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汇聚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学科影响力大幅跃升。

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在雷达、网络安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机电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学科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1项,其中包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最高科技奖2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以一流学科带动学科群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再次入选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作为新增学科入选陕西省一流学科,推进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学校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实现全面进步,优势学科领先地位持续巩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始终保持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瞄准国家需求,基础、交叉学科研究蓄势待发

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不仅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重大发展命题的关键举措。

五年来,学校建立前沿交叉研究院,探索学科交叉的组织体制、用人机制、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学校积极推动理工交叉、医工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布局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科学、智慧海洋、精准医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方向,拓展新领域、新方向,形成新动能、新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优势,用好学科交融这个“催化剂”,探索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思政”、“人工智能+外语”等新领域,打造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结合学科布局和学科特色,学校调整成立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研究院,新建密码学院,重点建设数学、物理学科,加强建设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力学等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举措》《基础学科培育提升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基础学科培育提升计划,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激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平台,力争通过5年时间完成基础学科主攻方向布局,培育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持续突破的良性土壤。

学校成立集成电路研究院,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

学校成立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着力振兴基础学科

浓郁学科氛围,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学校不断探索建立高水平论文评价机制,制定并持续优化《学校高水平期刊目录》。坚持分类评价、分类建设,按照工学、理学、人文社科类别综合考虑论文质量与影响,在中科院分区基础上增加学科推荐期刊、顶级会议、中文期刊、教改论文,进一步加强对ESI潜力学科培育、新兴方向拓展和未来学科布局的分层引导,不断优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与激励机制。五年来,学校高被引论文年增速36%,学术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以评促建、以评促合、以评促升,为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学校首次开展学科国际评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科把脉问诊,明确学科发展的国际方位;成立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协作组,为学校学科方向布局与学科计划制定提供常态化建议咨询,调动各学科骨干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学科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努力打造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人人重视学科、关心学科,人才、科研、学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学校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信息、机械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新增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信息、机械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泛电子信息”一流学科方阵初步形成,学科电子信息+拓展能力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

201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顺利完成首次国际评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扎根中国大地,以战略思维、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瞄准世界一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以破局立势、锐变谋远的胸怀魄力和决战决胜的冲劲闯劲干劲,努力在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书写新时代西军电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冯毓璇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