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工作动态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通院教师田阗应邀参加“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论坛会议”并作报告
时间:2025-01-19 20:06:01来源:通信工程学院点击: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靖)近日,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论坛在南京召开,学院副教授田阗应邀参加并作报告。

本届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部电工电子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育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信息工程核心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吸引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10余家知名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以“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学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电工电子基础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实践,特别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础教学,推动教学成果的传播与教学智能化的发展。

田阗老师针对新时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与挑战,应邀作了题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我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历史悠久,自1980年首次作为研究生课程开设以来,始终走在教学创新的前沿。1983年,该课程开始面向本科生授课,并于2005年同步推出双语教学。凭借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创新成果,该课程先后于2007年、2019年和2021年获批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陕西省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于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充分彰显了课程建设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

图片1.jpg

在报告中,田阗从多个维度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详尽阐述。她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入、知识图谱的系统构建、思政元素的巧妙设计以及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此外还进一步分享了学院以培养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使命,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建设及改革历程。

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国际化教育等多维度举措,学院构建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体系,为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我院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并多次在教学相关的论坛、会议等活动中予以推广,成效显著,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

上一条:杭州研究院召开校企联合实验室及创新中心工作年度进展交流会
下一条:材料学院开展寒假前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

通院教师田阗应邀参加“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论坛会议”并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9 20:06:01来源:通信工程学院点击:我要评论: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靖)近日,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论坛在南京召开,学院副教授田阗应邀参加并作报告。

本届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部电工电子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育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信息工程核心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吸引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10余家知名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以“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学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电工电子基础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实践,特别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础教学,推动教学成果的传播与教学智能化的发展。

田阗老师针对新时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与挑战,应邀作了题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我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历史悠久,自1980年首次作为研究生课程开设以来,始终走在教学创新的前沿。1983年,该课程开始面向本科生授课,并于2005年同步推出双语教学。凭借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创新成果,该课程先后于2007年、2019年和2021年获批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陕西省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于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充分彰显了课程建设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

图片1.jpg

在报告中,田阗从多个维度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详尽阐述。她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入、知识图谱的系统构建、思政元素的巧妙设计以及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此外还进一步分享了学院以培养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使命,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建设及改革历程。

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国际化教育等多维度举措,学院构建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体系,为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我院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并多次在教学相关的论坛、会议等活动中予以推广,成效显著,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admin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