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工作动态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论道终南”跨文化讲坛第108期“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举办
时间:2024-06-17 16:45:11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宓子琳)6月13日19:00,人文学院“论道终南”跨文化讲坛第108期在南校区会议中心101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教授主讲,主题为“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石福祁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及其他学院部分师生共40余人参加。

1.jpg

讲座伊始,王俊教授从哲学的多重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两种哲学。一种是支配着我们生活的底层观念,还代表人们对于世界、社会的各种根本的认识或看法的“日用而不自知”的哲学。另一种是作为理性知识或学术研究的“自知而不日用”的哲学。随着实证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兴起,哲学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统治性影响,面临着来自实证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挑战,呈现出专业狭隘化、纯粹学院化的特征。王俊教授探讨了哲学的“建构性”特征,指出哲学不仅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概念,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他指出,哲学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结构和空间境域之中,每一种哲学都与具体的种族、地理和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国哲学是在汉语文化语境和东亚地区自然和社会历史中形成的,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则与德国青年运动和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哲学的所有表现形式或内容中都没有一处是完全独立于其文化领域和文化内涵的。然而哲学一方面要追求普适性,另一方面又植根于某一语境,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哲学,哲学的主语又应该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jpg

王俊教授指出,理想的哲学应当是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当代哲学应当被看作一种“生活艺术”,哲学应该与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还有德国的启蒙哲学,他们都试图通过哲学实现对于个体自身生活的妥善安置,将生活视为一个艺术品去塑造。生活艺术哲学在恢复生活意义、捍卫偶然性、认同常识、反思观念以及呵护差异的方式下指导个体在技术时代优雅地生活、保持健全的人性、多元开放的心态以及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看到人生有限时为人生构建意义,从而更好地生活。他呼吁哲学家们不仅要关注专业哲学的研究,还要积极参与哲学实践,为个体提供帮助,为商品社会和高尚艺术的协调提供指导,为教育和培养现代社会下的完善个体提供理论依据。王俊教授引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指出,哲学思想若想在当今世界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参与。哲学家有责任使用尽可能通晓易懂而又不失其思想深度的方式表达重要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哲学的主语不是哲学家,而是所有人。

当代生活艺术哲学与美学紧密相连,我们的时代是美学的时代,是追求美和和谐的时代。王俊教授认为,通过美学可以更好地安置个体的生存,拒斥技术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代生活艺术哲学的目标一方面是实践取向的身体哲学或实践美学,另一方面是认识论取向的知识和自我知识的获取,进而面对世界作整体性阐释和理解。这样一种生活艺术哲学是通往和谐人生的道路,是“日用而自知”的哲学。理想的哲学应该是多元的哲学。历史上并不存在普遍被承认的哲学家的概念,哲学真理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不能用某种特定的哲学类型来替代所有流派。他鼓励人们拥抱多元性,接纳和尊重不同的哲学思想。

讲座尾声,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踊跃交流与提问,王俊教授做了详细的回应。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哲学,与会师生都表示获益匪浅。

上一条: 海棠书院(2021级)开展“加强诚信教育,自觉重信守诺”热词大讨论活动
下一条: 双院同行 | 海棠书院(2021级)联合杭州研究院开展“导师面对面”系列宣讲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论道终南”跨文化讲坛第108期“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举办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宓子琳)6月13日19:00,人文学院“论道终南”跨文化讲坛第108期在南校区会议中心101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教授主讲,主题为“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石福祁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及其他学院部分师生共40余人参加。

1.jpg

讲座伊始,王俊教授从哲学的多重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两种哲学。一种是支配着我们生活的底层观念,还代表人们对于世界、社会的各种根本的认识或看法的“日用而不自知”的哲学。另一种是作为理性知识或学术研究的“自知而不日用”的哲学。随着实证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兴起,哲学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统治性影响,面临着来自实证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挑战,呈现出专业狭隘化、纯粹学院化的特征。王俊教授探讨了哲学的“建构性”特征,指出哲学不仅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概念,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他指出,哲学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结构和空间境域之中,每一种哲学都与具体的种族、地理和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国哲学是在汉语文化语境和东亚地区自然和社会历史中形成的,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则与德国青年运动和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哲学的所有表现形式或内容中都没有一处是完全独立于其文化领域和文化内涵的。然而哲学一方面要追求普适性,另一方面又植根于某一语境,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哲学,哲学的主语又应该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jpg

王俊教授指出,理想的哲学应当是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当代哲学应当被看作一种“生活艺术”,哲学应该与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还有德国的启蒙哲学,他们都试图通过哲学实现对于个体自身生活的妥善安置,将生活视为一个艺术品去塑造。生活艺术哲学在恢复生活意义、捍卫偶然性、认同常识、反思观念以及呵护差异的方式下指导个体在技术时代优雅地生活、保持健全的人性、多元开放的心态以及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看到人生有限时为人生构建意义,从而更好地生活。他呼吁哲学家们不仅要关注专业哲学的研究,还要积极参与哲学实践,为个体提供帮助,为商品社会和高尚艺术的协调提供指导,为教育和培养现代社会下的完善个体提供理论依据。王俊教授引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指出,哲学思想若想在当今世界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参与。哲学家有责任使用尽可能通晓易懂而又不失其思想深度的方式表达重要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哲学的主语不是哲学家,而是所有人。

当代生活艺术哲学与美学紧密相连,我们的时代是美学的时代,是追求美和和谐的时代。王俊教授认为,通过美学可以更好地安置个体的生存,拒斥技术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代生活艺术哲学的目标一方面是实践取向的身体哲学或实践美学,另一方面是认识论取向的知识和自我知识的获取,进而面对世界作整体性阐释和理解。这样一种生活艺术哲学是通往和谐人生的道路,是“日用而自知”的哲学。理想的哲学应该是多元的哲学。历史上并不存在普遍被承认的哲学家的概念,哲学真理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不能用某种特定的哲学类型来替代所有流派。他鼓励人们拥抱多元性,接纳和尊重不同的哲学思想。

讲座尾声,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踊跃交流与提问,王俊教授做了详细的回应。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哲学,与会师生都表示获益匪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