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西电声 | 全国政协委员高新波:AI领域后发者亦可定义技术框架

编者按: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代表委员们以专业智慧熔铸家国情怀,将红色基因融入履职实践。他们立足信息学科优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等时代命题积极建言,以创新实践诠释科技报国的西电担当,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高新波

高新波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分别于1994年、1997年、1999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0级校友、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技术创新不一定非要沿着西方国家的轨迹亦步亦趋,后发者亦可定义技术框架。当前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具有优势,应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未来产业竞争将转向生态体系的完备性●

今年以来,AI大模型迅猛发展,DeepSeek更是掀翻了AI前沿领域“美国引领 中国跟随”的刻板印象。作为AI领域的专家,高新波认为,当前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具有政府大力支持、生态系统完善、市场需求广阔、技术积累与创新、人才储备丰富以及聚焦垂直市场等优势。 “在创新的道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高新波介绍,DeepSeek的成功告诉我们,面对外部的“卡脖子”,可以更加理性地寻求“聪明的”竞争策略和路线。“因此,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同时,高新波提出,产业发展不仅依赖技术创新,更需要建立技术扩散、价值分配、风险控制的系统化能力。这种“技术-商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产业竞争将转向生态体系的完备性,企业需在开放协作与技术主权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如何继续推进我国AI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波认为,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应用场景、人才培养和政策引导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 强化高校教学的前沿和实践导向 ●

作为邮电类院校的委员,高新波十分关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AI、芯片制造、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尤为迫切。“要系统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育体系变革、产教深度融合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多维度构建人才培养的生态链。”高新波认为,今天我们面临的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跨界融合性,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体系必须适时进行变革。一方面要重构学科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学部制使相近学科和学院聚类发展,通过学部内模块化课程设置,允许学生自主组合课程模块,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教融汇,强化前沿导向和实践导向,让学生从企业实际需求中找到“真问题”,使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此外,记者了解到,高新波今年还准备了关于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支持高校就业工作的提案,提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校园招聘等工作,加大财税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对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抵扣,以及将社会组织纳入就业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等措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