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分批次进行24版本科培养方案课程群研讨会
(通讯员:方心)为进一步高质量推进2024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系统梳理本科核心课程建设体系,4月29日,电子工程学院围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路-场-信号”课程体系在北校区分批次召开核心课程群建设研讨会。
上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和《电子线路实验》三门课程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参加了研讨。会上,各课程组老师认真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和知识点相互关系,围绕课堂授课方法、考核方式、线下综合性实验、课内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需要用到的仿真/远程工具等方面展开讨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王新怀详细介绍了模电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及模式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把仿真实验和远程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负责人刘海霞阐述了基于课程改革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科-教-文-赛”融通课程体系改革。《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团队宗汝、邓军和徐少莹三位老师就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热烈研讨。
下午,学院邀请省级教学名师郭宝龙、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号与系统实验负责人秦红波、《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和《DSP系统实验》三门课程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学院教学副院长任爱锋首先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课程架构,按照“100+40+20”学分合理设置通识公共、专业核心和专业发展三部分课程,重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交叉融合,精心设计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负责人田春娜在课程建设及改革措施的分享中提到,通过重构知识图谱和思维导图,建立课程案例库,将抽象的数学物理具象化,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信号与系统》团队骨干教师杨二昆围绕课程建材建设、考核方式优化、科研反哺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郭宝龙在认真听取课程组汇报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建议:一是课程建设的改革需要突出“知识”和“能力”两条主线,在二者相辅相成螺旋式上升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系统设计和前沿科技拓展能力;二是通过知识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群相关知识点的先后关系,明确前置和后续课程的相承、相关、互补、渗透关系,将课程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与优化,更好地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会议进一步理顺了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为顺利推进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是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核心课程建设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院会紧密围绕核心课程建设这一主线,扎实推动2024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