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调与控制、复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群体行为与群体智能的研究;担任IEEE Senior Member,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119305),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多智能体系统学组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等。
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年获得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2023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2023年获得首届“段宝岩科教创新奖”。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进入,穿越绿荫丛到达主楼三区,步行至二楼就可以见到一间这样的办公室——一张简洁的办公桌,一块大白板,一张围着一圈凳子的讨论桌。
“平时我们就在这里讨论,”郑元世老师面带和蔼的微笑向我们介绍道,“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思路在白板上边写边讲给我听,我再对他们进行指导讲解,白板写不开时,就再写到黑板上。”
01
怀执着心,可迎万难
2009年,郑元世从宁夏大学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本科、硕士期间都是数学专业的他,博士选择了比理论更贴近实际的智能控制方向。回忆起初至西电的时光,他感慨颇多:“那时我从宁夏大学来到西电,自己接触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再加上科研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心里也常觉苦闷。不过这段经历也让我懂得了做科研必须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才能看见前方的曙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份“执着”和永不言弃的力量确实带来了曙光。2012年郑元世取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继续从事智能控制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控制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变得热门。“多智能体系统不同于单智能体,对于群体控制来说,除了智能控制,更重要的是协同。”郑元世介绍道,“对于热门的研究方向,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有创新精神。遇到困难更是要咬牙坚持,不仅是科研,想把任何一件事做成,执着的精神可少不了。”
0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科研与教学是贯通的,教学过程中的收获推进了科研工作的进行,科研中培养的创新能力同样也反哺了教学。”三尺讲台,三千桃李,提起自己的职业,郑元世自豪地说道,“不管是‘导师’还是‘教授’,都离不开一个‘教’字,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教学的过程与求学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郑元世承担着本科生《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的课程教学。他谈道:“学会与教会之间差距很大,拿《线性代数》这门课来说,初学者刚刚接触,总会觉得很抽象、不好理解,想要讲得清晰易懂,需要授课者反复琢磨如何表达。有时一个班的同学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的深浅很难把控,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教学的过程免不了不断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件教学相长的事情。”
教育涵盖了两个方面,除了“教书”,还有“育人”。育人不同于教授知识的直白讲解,更多的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感化。谈及这方面的心得,郑元世说:“坦诚来讲,去启发一个学生、指引他奔赴更好的人生是很有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先保证自己的举止表现做到最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正能量的心态和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学生,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指引他们向更高处追求。”
03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自2009年来到西电,十几年的光阴里,郑元世对西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岁月流转,西电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精神却始终存在。“西电人是既务实又创新的,”郑元世动情地说道,“这份务实和创新的精神连同西电流淌着的红色血脉深深影响了我,同时也推进着西电向着更高更远处不断前行。”
▲郑元世接受采访
谈及自己获得首届“段宝岩科教创新奖”,郑元世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做好了我分内的事情,对于段宝岩院士这样的老一辈西电人始终心系西电的情怀、想为西电做实事的精神,我内心充满了敬佩。今后我会继续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好该做的事,不忘求真务实的初心,不断学习段宝岩院士身上的优良品质,将‘厚德,求真,砺学,笃行’的西电精神不断传承。”
撰稿丨徐滋霖
排版丨李宁越
编辑丨姚 林
责任编辑 | 王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