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兄妹励志传奇,十余部教材专著,二十余项国省奖励,国家级教学名师刘三阳的多彩人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深度 | 五兄妹励志传奇,十余部教材专著,二十余项国省奖励,国家级教学名师刘三阳的多彩人生
2023-10-31 14:49审核人:

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教师、一名数学工作者,大半辈子就是读书教书写书,这话确实没错,但纵观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丰硕的业绩成就,这个说法显得简单了。

他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陕西省师德楷模、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得1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6项省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20年,还多年负责陕西省全国高考数学命题和评卷工作……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德高望重的二级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线性代数》和《数学分析十讲》两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作者刘三阳教授。

图片1

▲刘三阳教授(西电档案馆馆藏)

01兄妹五人全上大学,书写励志传奇

1977年10月,各大媒体公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中断11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将于当年恢复!

这一消息仿佛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给全国的知识青年带来了春天。无数心怀梦想的青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那年12月,全国570多万青年走进考场,最终有27万考生圆了大学梦。刘三阳和他的二哥也在这寒冬腊月,在骊山脚下的临潼县城参加了七七级高考,并成为27万

中的两位。

图片2

▲1977年陕西省招生工作日程安排的意见(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三阳和二哥刘重阳双双考中:刘三阳被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二哥则进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当年是考前报志愿,刘三阳虽未报陕西师大,但师大当年是首批录生,结果他提前被师大录取。

这个消息在当地引起轰动。当时全公社仅有5人考中,他们兄弟就独占二席!

1979年和1984年,他的弟、妹又先后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和西北大学生物系。而大哥作为工农兵学员,已在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留校,1979年又考上研究生。

图片3

▲刘三阳教授(左一)幼时与大哥刘池阳(右一)、二哥刘重阳(中)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不少人以为刘家一定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而事实上,他出身于临潼一户普通农家。有人说他家风水好;有人说他家基因好;也有人说是他父母积德行善的福报;还有人说,这一家的孩子从小就爱学习,一个赛一个。刘三阳却说,我们不过是勤勉,肯努力,愿奋斗。在父母合葬的墓碑上,他们兄妹饱含深情地刻下了这样的碑文:福报贤良泽子孙,菊播芳馨睦亲友。将父母的名字福贤、菊芳巧妙地嵌入其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敬爱。

“一对农民夫妇的5个子女全部考上大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考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实属罕见,全国多家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这一励志传奇,激励了许多寒门子弟刻苦求学、改变命运。

人们一定关心刘家兄妹的后续发展,基本情况如下:大哥刘池阳教授一直在西北大学地质系任教,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两次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一轮评选;二哥刘重阳先学物理,后搞化学,是德国洪堡学者,长期在美国任教,后来通过国家人才计划被引进到南方科技大学;四弟刘会阳在西电学计算机,任北京兆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小妹刘惠侠在四川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后来任某制药公司高级工程师。

02从小热爱读书学习,家风家教优良

穿越40多年的时光,回望少年时的自己,刘三阳教授将这些“传奇”归因于:爱读书,爱学习,家庭氛围好。

他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但勤思好学,习得不少文化知识,写得一手好字,被十里八乡看作文化人,村里人写信写对联都找他。刘三阳觉得父亲应该是读书的种子,可惜当时没有条件。母亲虽不识字,但明事理,讲情义,重家教,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勤俭持家。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然家境并不好,但当地人评价说,这一家的家风家教好,娃们都有出息。

图片4

▲刘三阳教授(第一排左一)与家人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大哥刘池阳从小爱读书,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文革”中,藏书无益,甚至有风险,他在此期间从各种渠道收集了许多书籍,包括文、史、哲、数、理、化等等。受大哥的影响,他们兄妹从小都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图片5

▲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刘三阳教授,图为刘三阳教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杂志室(西电档案馆馆藏)

从小学到高中,刘三阳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在那个特殊年代,如果你爱学习,学得好,有时会遭到非议,说你‘走白专道路’‘智育第一’,就连一些著名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都受到迫害。但是,我坚信一个朴素的道理:读书肯定是好事,知识不是坏东西,终究会有用。”刘教授打心眼里对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充满尊敬。高中阶段刘三阳毅然背着馒头步行10多里路,翻两道沟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家里没有书桌,他就猫着腰趴在柜子上学习;晚上点煤油灯看书写字,一不小心就会烧到头发,那股焦糊味至今仍记忆犹新……

03爱好文史的青年人,走进数学天地

当你走进刘三阳教授位于新校区信远楼二层的名师工作室时,首先会被两面大书架上摆满的各种获奖证书和照片吸引。令人惊奇的是除了众多数学专业书外,还赫然夹杂着一些文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学的真相》《读史阅世六十年》《宋词三百首》《资治通鉴》《钱钟书传》《明朝那些事儿》等。

图片6

▲刘三阳教授荣获奖状及证书照片(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三阳教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和历史迷,文史修养好,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在作报告、传达“两会”精神和讲课过程中,他总是出口成章、旁征博引、井井有条。不知情的人常误以为他是文科出身。凑巧的是,在多个评审场合,他被安排担任文科组或人文社科组组长。他说,以前许多理科老前辈的文史功底都很深厚,实际上,理工科教师如果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强,就会如虎添翼。

“刘三阳是陕西才子!”西电原校长梁昌洪教授就曾这样向一位外校专家介绍道。

一个文史爱好者,怎么会选择了数学专业?

“我当年其实对各门课都喜欢,对语文、历史更感兴趣,数、理、化也学得不错。但是,刚经历过‘文革’的人,对文科顾虑重重,心有余悸,而数学不大依赖环境和其它条件,所以,第一志愿就报了数学专业。”刘教授解释说。

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选择,让他自此走进数学的天地。

来到陕西师大数学系,刘三阳感受到数学的深奥和魅力,并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包括著名数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国俊教授,王教授是他的老师,后来担任师大校长。他还结识了数学系当时惟一的研究生杜鸿科老师,并成为忘年交,杜老师后来担任师大副校长。这两位老师是陕西师大数学系科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领路人,他们创建的研究方向和团队至今仍是师大数学学科的主要支撑。刘三阳大学毕业后,仍长期与两位老师保持联系。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关于一九八一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的通知》(西电档案馆馆藏)

大学毕业后,1982年初,刘三阳到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主攻应用数学和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优化。如今身为博导的刘三阳教授带领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简单来说,最优化就是择优,也就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从众多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时常面临抉择问题,运用优化思维和方法就便于做出最佳选择。”刘教授举例说,“报考大学时,选择哪所高校,哪个专业,哪座城市,就得在自己的分数和位次以及所报专业的要求等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佳方案。这就是一个最优化问题。”最优化问题在工程技术、军事国防、经济管理等领域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他教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要把优化思维、择优原理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片10

▲刘三阳教授在法国留学(西电档案馆馆藏)

198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三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他又边工作边学习,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后来又去法国做博士后。

他注重学科交叉,理工结合,开展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既推动了数学学科发展,又支撑了其他学院,对信息与通信等学科评估、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图书馆2014年编印的《科研绩效计量分析评价材料》显示,三年间对全校SCI论文贡献最大的前50人中,刘教授名列第一,对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贡献最大的前20人中,刘教授名列第一 。

图片11

▲刘三阳教授荣获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图片12

▲刘三阳教授手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证书(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还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等。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包括多篇全球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及中国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04年轻系主任挑大梁,建功数学学科

入职任教以后,刘三阳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勤奋钻研业务,由于业绩突出,1990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在许多同龄人还是讲师或副教授的时候,他又于1994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图片13

图片14

▲《关于授予先进集体、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的决定》(西电档案馆馆藏)

1995年3月,学校破例将不到36岁的刘三阳从一名普通教师任命为应用数学系主任(当时全校没有学院建制),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系主任,也是当时国内高校少有的年轻系主任之一。

图片15

▲《关于刘三阳破格晋升教授职务的通知》(西电档案馆馆藏)

图片16

▲《关于刘三阳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西电档案馆馆藏)

上任伊始,恰逢4项艰巨任务摆在面前:应用数学本科专业评估、应用数学硕士点评估、申报应用数学博士点、申报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点(当时博士点和硕士点均须报教育部评审),这些重要工作密集地挤在一个时间段,必须按教育部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

IMG_27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硕士点专家评估会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这对数学学科和学校都是大事,对刚上任的年轻系主任更是严峻考验,刘三阳组织带领有关教师有条不紊地一一应对,亲力亲为,填表、写材料、请专家、汇报情况,加班加点。他当时还承担着数学专业“数学分析”大课的教学,家里还有孩子上小学,需要接送照管,当时的忙碌程度、工作强度和重担压力可想而知。

IMG_278

▲刘三阳教授伏案工作(西电档案馆馆藏)

在宋国乡、王金金、程征芳、于力等同事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评估和申报工作,两项评估均获优秀,更为难得的是,同时获批了应用数学博士点和运筹控制硕士点。

在申报数学博士点的20多个名校强学科中,西电应用数学学科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全国整个数学学科中唯一新增的博士点,这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应用数学博士点、继西安交大之后陕西第二个数学学科博士点、本校当年唯一新增的博士点、全校第五个博士点和第一个理学博士点。

由于那时候全国博士点很少,评审又极其严格,博士点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很大,因此,西电作为一所工科院校获得全国唯一新增的数学博士点,当时在全国不少高校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提升了西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多年后,哈工大一位王教授来校讲学,见到刘三阳就说:“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20多年前就知道你的大名,你们当年拿到了全国唯一的数学博士点,太不容易了,你为西电立了大功。”王教授说当年他在东南大学时也负责申报数学博士点。陕西师大杜鸿科教授在师大数学系说:“我们的毕业生出去都拿到了博士点,我们还没拿到,得向他们学习。”

IMG_279

▲《关于公布一九九六年个案审定应用数学专业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西电档案馆馆藏)

初出茅庐便出彩,“黑马”背后是干才、是汗水。

在头绪繁多的艰巨任务面前,刘三阳周密运筹,夜以继日,不辞辛苦。那时候经费十分紧缺,宾馆住宿贵,为了省钱,他去北京出差,要么住在同学宿舍,要么住在弟弟家。在北京短程出行,是同学用自行车带着。在紧要的一段出差时间,还意外出现腰椎剧痛,弯腰穿鞋难,直腰行走难,但那时候全然不顾这些,强忍疼痛,拜访专家。当时以为是风湿受凉,后来回校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椎间盘突出,可见他当时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在忘我工作。

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当问起当年那段激情燃烧、忘我奋斗的岁月,他动情地说,学校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们的期望就是动力,力争成功的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鼓舞着自己,幸好没有辜负大家。他特别表示,这与时任校长梁昌洪教授、副校长谢维信教授和学科办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也要感谢同行专家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

刘三阳教授后来又担任理学院院长、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在他任上,数学学科先后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硕士点和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

IMG_280

▲《关于刘三阳同志任职的通知》(西电档案馆馆藏)

2018年他卸任院长以后,仍继续为学院贡献力量、增光添彩,作为带头人先后申请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陕西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及两项省级重点教育教改项目等,获批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连续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05被称为老师的老师,获评国家名师

刘三阳教授从教39载,努力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天职,精心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

1990年,西电举行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刘三阳被应用数学系选拔推荐参加校赛,通过初赛、决赛,他成为全校荣获一等奖的两名青年教师之一,他在初赛中刚一讲完,便在评委中引起不小轰动,有评委说:“没想到我们学校还有讲课这么精彩的青年教师。”

1992年,33岁时,刘三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

1995年,他入选陕西省科技新星,当时全省共评出50名,他和大哥刘池阳双双入选,程安东省长颁发证书。这个称号只评过一次。

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计划。

IMG_281

▲《关于谢仕聘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刘三阳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通知》 (西电档案馆馆藏)

本世纪初,又先后入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8年教师节前夕,刘三阳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刘三阳被教育部、财政部授予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表彰大会,并向获奖教师颁发了奖章、奖杯和荣誉证书。

IMG_282

▲刘三阳教授荣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及证书

IMG_283

▲刘三阳教授参加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西电档案馆馆藏)

2016年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这是对刘三阳长期不懈努力,做出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一个个成就的背后都是辛勤努力和长期积累的结果。

刘三阳在学生时代踏实好学,而且还有个特点,就是听课时不仅注重弄懂内容,还很留意老师怎么讲,关注老师的一些好的教法,也有兴趣打听那些自己无缘听讲,但水平高、讲课好的老师的好方法。

他读硕士的第一年,导师因为要出国,让他代替上一段时间研究生课,他一边自学一边讲,虽然是第一次正式站讲台,但他面对研究生同学和旁听的老师,不用讲稿,讲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板书也很美观,导师试听后很满意,听课的同学也给予好评。

他崇敬那些在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喜欢读名家传记,处处留心、见贤思齐的习惯使他能够博采众长,视野开阔,站得高、看得远、见得多,年纪轻轻就成为骨干教师和教学的行家里手,及至获得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专业活、技术活。”刘教授曾这样说。

IMG_284

▲刘三阳教授作主题为《教学技能进阶之路》报告(西电档案馆馆藏)

留校任教后,他总是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用精炼优美的文字总结出一系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如“讲课十法”“讲课十忌”“开场十例”“十个关系”等,在校内外同行和青年教师中广为传颂。对于读书治学、教书育人,他总结了两句话:“学有佳境无止境,教无定法有良法。”

IMG_285

▲刘三阳教授在上课(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三阳教授曾应邀在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高新一中、西安铁一中、西安交大附中等中学以及多个会议上作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报告200多场,受众数万人,得到广泛好评,有的学校把他的方法印在教师手册上。

这些年来,刘三阳教授先后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课2门,负责申请到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陕西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陕西省首批师德楷模、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西电本科优质教学质量卓越奖,并被授予“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两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0多项(均排名第一)。

IMG_286

▲1997年刘三阳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教授不仅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卓著,而且热心传帮带,乐于培养年轻人,指导有方,他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从理论到实操、从共性到个性,拿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门绝技,经他指导的教师常常茅塞顿开,进步快速,数学与统计学院许多青年教师先后获得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在全校名声大振,打出了品牌,陆续有其他学院的教师慕名请教,寻求指导,也有学院领导邀请刘教授前去指导,结果都立竿见影,破天荒获得一等奖。

后来,校外、省外高校也经常邀请他传授“秘方”,指导参赛教师,经他指导点拨的教师,效果显著,一个又一个获得国赛、省赛、校赛大奖,包括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二等奖8人、全国青教赛一二等奖3人,以及其他教学竞赛奖项20多人次。他因此被称为老师的老师。

IMG_287

▲刘三阳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报告(西电档案馆馆藏)

随着高校育人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教学内涵的不断丰富,许多中青年教师出现教学能力焦虑,刘三阳教授根据校内外中青年教师需求,义务举办教学能力进修班,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指导,内容包括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教学竞赛、课程建设、项目与成果申报等,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40多位中青年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接受培训。他在培训中,理论结合实践,示范结合点评,集体培训结合个性化指导,大家深感收获很大,成效显著,获各种教学奖20多项,一流课程3门,多名学员获评省、校教学名师。

“‘扎实打基础,踏实做学问,认真备好课,站好大讲台。’当年,我入职西电后,刘教授对我们青年教师说的这番希望和嘱托,让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我至今记忆犹新。”刘丹副教授动情地说,这几句话,又何尝不是刘教授多年来对自身要求的真实写照。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乐友教授说,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兼具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我想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在我们所有年轻教师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既是学业的传授者,又是人生的领路人,还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张乐友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IMG_288

▲刘三阳教授参加陕西省2019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西电档案馆馆藏)

数学与统计学院94级院友、阿里巴巴集体标准化业务副总裁、W3C(国际万维网联盟)董事朱红儒近期返校作报告时说:刘老师精心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的精神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深深感谢刘老师对她的教育培养,她说扎实的数学基础对她后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她最近在教师节给刘老师发的微信写道:您就是我想象中的榜样人物——那种非常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老师的老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真是名不虚传。

06打造两部规划教材,精心著书育人

刘三阳教授深知教材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深入教学研究和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他编写出版了13部教材,凝聚了他多年的科研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其中《线性代数(修订版)》和《数学分析十讲》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两本“国家级规划教材”为西电数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评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线性代数》和省级精品资源课《数学分析》,以及多项教学成果奖贡献了力量!

“要写好一本教材,须有长期的教学历练和学术积淀,懂得人的认知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比专著更难写!专著更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刘教授颇有感触地说,“写教材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使用,因此,写教材是很费时间和心思的。”

刘三阳教授似乎与教材建设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评审过数百本教材,参加中学数学教材审查把关。

国家教材委员会2020年发给学校的感谢信写道:“该同志参与教材审核工作,尽职尽责,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教材把关、提高教材质量作出积极贡献。建议你单位以适当方式对该同志予以表扬和肯定。”

2023年9月再次发来感谢信,其中写道:“尊敬的刘三阳委员,您好! 过去五年,您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为国家教材建设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还是陕西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评审专家。

《数学分析十讲》独具特色,广受好评

《数学分析十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刘三阳教授与李广民教授编著的,2015年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IMG_289

▲刘三阳教授编著的《数学分析选讲》教材

《数学分析十讲》是由2007年出版的《数学分析选讲》改编而来的,后者自出版以来每年都在重印,重印次数达15次之多,因为选用该教材的学校还在继续使用。而前者自2011年出版以后,又有许多学校选用,也是每年重印,使用的高校在逐年增加。

这部精品佳作的来历还有一段教改的故事。

西电以电子和信息学科为主,对数学的要求高、需求多,为了提升工科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考虑为电信类本科专业开设类似数学专业数学分析的课程,取代高等数学课,在征求刘三阳教授意见时,他谈了如下意见:高等数学通常包含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不包括这两部分内容,因为另外开设有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两门课,而工科专业不会单独开设这些课。

要寻找或编写合适的工科数学分析教材,并非易事。为了稳妥起见,他建议在学完高等数学课程之后,在第三学期开设一门数学分析选讲课,增补一些数学分析知识,深化拓展高等数学内容。

这个建议被采纳之后,马上面临教材问题,于是,刘三阳立即着手编写《数学分析选讲》讲义,2004级开始使用。经过几轮使用和修改,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数学分析选讲》。

刘教授说:“编写这本教材的初衷是为了拓宽、加深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由于书中大部分内容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没学过,所以,后来在数学专业先后开设了数学分析选讲、分析与代数续论,以便使用这部教材,以便进一步帮助数学专业学生夯实基础、加深理解、开阔思路、增强能力。”

IMG_290

▲刘三阳教授为学生作科普报告(西电档案馆馆藏)

国内很多高校数学专业都开有“数学分析选讲”课程,大多属于考研辅导,相应的也有不少《数学分析选讲》教材,基本上都是考研题分类汇编,试题解答类型。

而刘三阳等老师编著的《数学分析选讲》《数学分析十讲》则大不相同,其中包含许多独创自编的结果、方法和新型例题习题,刘教授举例说:“极限贯穿微积分始终,我们给出了求极限的一些极其简便而新颖的方法,有些题目,用别的方法难以求解,而用我们的方法迎刃而解。”这本教材凝结了作者长期的教研成果和经验,从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数学分析选讲课程内容的空缺。

《数学分析选讲(十讲)》自出版以来,赢得了业内专家和许多高校教师的广泛好评。

IMG_291

▲刘三阳教授编著的《数学分析十讲》教材

“这本教材使用效果好,每年重印,广受好评,是一部适用面、受益面很广的优秀教材!”教育部大学数学教指委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数统院副院长李继成教授评价说,“这套教材内容新颖,深度和难度适宜,很多内容是独创自编的,取材和写法富有特色和创新,不落俗套。”

“这本教材受到广泛好评,受益面很广,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空白,是一部高质量的优秀教材!”教育部教指委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数统院院长聂玉峰教授评价说,“尽管有不少数学分析选讲教材,但几乎都是考研题汇编。而这本教材对相关内容加以适当引申推广和灵活应用,适用面宽,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打牢数学基础,强化数学思维。”

刘丹,西电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她担任数统学院数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数学分析》教学工作10余年。讲课时,这本教材一直都是她常用的参考书。2012年到2014年,她还曾用该教材为工科大二学生多次讲授《数学分析选讲》课程。

“我在教学时,经常参看这本教材,它里面有大量的经典范例可以选用,还有一些见解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新题可以借鉴,用来补充《数学分析》教材内容的不足。”刘丹副教授说,“这本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基于又略深于常见的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教材,新而不偏、精而不繁、深而不难、一箭双雕。”

朱佑彬,西电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他说:“这本教材,除了少数内容是为了补充《高等数学》中相关内容的缺失,大部分内容是《高等数学》中相关内容的自然延伸和拓展。该教材在选材上,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仅仅针对十块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研究,更注重启发性和应用性,既有一题多解,又有多题一解。既为学高等数学的工科学生提供了补充和深化的源泉,同时也是数学专业学《数学分析》的学生用于夯实基础、拓宽思路、提高数学综合能力不可多得的教辅。

目前,有很多学校工科专业大二学生,以及数学专业准备考研的高年级学生都在选用这本教材。”

“难度上,书中很多内容深而不难,易学易用。比如,求极限部分的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求极限,以及用广义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没学这两块内容之前,很多题目学生根本无法解答。但学了这两种方法后,解决这些问题就易如反掌!“这本教材中提供的类似方法很多,学生们一学就懂,一用就会!” 朱佑彬副教授说。

《线性代数》:理实结合,严谨实用

“线性代数是理工科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刘教授介绍说,西电的“线性代数”课程是国家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了配合精品课建设,2005年,他和马建荣教授编著《线性代数》,为了引领青年教师,修订该书时,加进了年轻的杨国平老师。修订版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1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出版以来,用量已达10多万册。

IMG_292

▲刘三阳教授编著的《线性代数》教材

“线性代数有不少抽象概念,传统教材理论讲述多,工科学生初学时接受比较困难。同时,他们更看重应用和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刘教授介绍说。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这本教材的编写修订过程中,他们结合长期从事线性代数和高等代数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工科专业的了解,针对许多抽象内容,引入实际背景和应用案例,并融入了数学建模思想和MATLAB软件,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计算能力。

“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好教材!” 西北工业大学叶正麟教授评价说,该教材渗透了新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融入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思想,符合认知规律,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意识和数值计算能力特别有利!

IMG_293

▲刘三阳教授授课场景(西电档案馆馆藏)

西北大学赵宪钟教授评价说:“该教材重点难点处理得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软件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是一本富有特色和新意的优秀教材!”

张乐友,西电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线性代数课程负责人。从2005年,《线性代数》第一版出版后,他就开始使用该教材。

在当前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他正与刘三阳教授探讨出版该教材第三版的相关事宜。

IMG_294

▲刘三阳教授编著的《线性代数选讲》教材

“这本教材已经使用了近17年,粗略估算,仅西电就有8万余名学生受益。”张乐友教授介绍说,“该教材分为8章,除了基础的线性代数知识,还包括这些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引入matlab工具指导学生简化计算。与国内外同类教材相比,该教材从线性方程组出发,比较自然简便地阐明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基于矩阵论知识,对书中的定理进行了严格证明。

整本书在内容处理上,遵循了基础知识的循序渐进,基本理论的严格逻辑推理。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在处理抽象概念与理论时,还结合实例加以讲解,极大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课程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对专业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及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水平!”

厚积薄发,百炼成钢

优秀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谈到编著《数学分析选讲(十讲)》的过程,刘教授回忆说:“当时国内没有我们需要的教材,没有大纲,也没有现成的素材。当年初衷是给工科学生加深、拓展数学知识,首先得选择合适的题材,要考虑难度、深度、坡度和新意,这是第一个难题。”在这艰难之间,发挥作用的还是刘三阳教授几十年来养成的博览群书、勤于钻研、不断积累的好习惯。

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刘三阳就经常泡在图书馆,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常客,阅读的国内外文献不计其数。

IMG_295

▲刘三阳教授在学校原数学资料室查阅资料(西电档案馆馆藏)

他年轻时候喜欢逛书店,几乎每个星期,都要骑着自行车去书店,“如果哪个星期没去,总感觉有事没办完。”他跑遍了西安稍大一些的书店。每次去北京出差,包括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开会,他一定抽空去书店,逛书店看书购书成为他的一大乐趣,十分享受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

他阅读和购买的书籍不限于数学专业,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经管、教育等方面的图书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他在书店看到某本书的某一段内容或某个题目特别好,但整本书没有购买价值,就会用脑子默默记下来,回来后凭记忆记录下来。

编写《线性代数》时,参阅了几十本国内外教材。“以前,国内线性代数教材与应用结合很少,实际应用案例缺乏,但国外一些教材在这方面有一些。”刘教授介绍说,为了寻找应用实例,他们翻阅了许多国外教材,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改编。

刘教授说:“编著教材,除了大量阅读有关图书资料,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积累,《数学分析选讲(十讲)》不像《线性代数》那样,有成熟的大纲框架和基本内容,编写前者完全无章可循,当然,也就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他解释到,由于急用,时间紧,之前积累的资料和发表的教研论文派上了用场,例如,文章“广义洛必达法则的妙用”“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求极限”就选用到求极限的若干新方法中。另外,教材的题材选好了,写法也并非易事,教材的写法与课堂的教法在道理上是相通的,既要从专业学术角度考虑,更要从学生学习角度考虑,换位思考,这也是写教材的难处和细腻之处。

编写教材都要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硬挤时间,晚上加班和利用周末、节假日是常态,也成习惯了,即使不写教材,平时工作也是这样。

07言传身教树人育才,桃李遍布各地

刘三阳教授担任硕士导师30年、博士导师27年,毕业博士100多名、硕士200多名,指导博士后出站10多名。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新生入学后,都要开展入学谈话,讲读博、读硕、读本科的区别,介绍前人和自己读书治学的经验及注意事项。

坚持因材施教,在学好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研究生的出身背景、学科基础、兴趣特长、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对研究生选题严格把关,从背景、立意、理论性、应用性、前沿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同时,充分尊重研究生的自主选择权。

IMG_296

▲刘三阳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西电档案馆馆藏)

对研究生严管厚爱,一是督促检查时间精力的投入;二是通过邮件、微信或面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进展怎样,有什么问题;三是对学困生和生活困难学生进行特别指导帮助;四是不定期群发“约法三章”,警示、提醒学生,要求端正学风、严谨求学、遵纪守规、力戒浮躁、杜绝虚假;五是抓两头、树典型、促中游、争上游,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更快发展、出好成果,帮弱困生迎头赶上,提高整体培养质量。

刘老师还精心制作了一个报告PPT——“研究生之研究”,一语双关,一是指对于研究生状况的研究,另一种意思是关于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报告涉及学风、选题、研读文献、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提出问题、对策和建议,在本院和校外报告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团队内部更是深受教益。

IMG_297

▲刘三阳教授与学生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三阳教授不仅从专业和学术角度精心指导学生,还时常教导学生,读硕读博,不是仅仅拿个学位,应有更高更远的追求,有学位,更要有品位;有文凭,更要有文化;有学历,更要有学问;有知识,更要有见识。

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位一体,系统教育,贯通培养,教导学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求学,落实“诚·勤·专·实”的队训。

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严谨性、思辨性和灵活性。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优化方法、择优原理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追求最优,优化人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这是基于他的一个观点:人和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思维水平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差别。

IMG_298

▲刘三阳教授与学生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教授全方位育人的举措和事例还有很多,他与学生亦师亦友,视学生如朋友、似亲人,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团队还抽空举办运动会,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一起上,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健身娱乐。

IMG_299

▲刘三阳教授与学生一起打篮球(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教授健康的体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他忘我工作的本钱。刘教授的言传身教更是树人育才的重要资源。他惜时如金,经常教导学生珍惜机会、珍惜时光,告诉学生,人和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余时间的利用。

“每当看到刘老师办公室早早开门,晚上很晚还亮着灯,敬意和惭愧就油然而生。老教授如此勤奋工作,我们年轻学生有什么理由不用功?”一位研究生说。

一位博士在校刊发表的《恩师刘三阳印象》一文回忆了导师“惜时、博学、爱才、厚德”的事迹,其中写道:“刘老师常教诲我们,天下大事必成于细,细心之人大多责任心强。他在整理、修改文稿时,常常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这只是他注重细节的一个侧面,他的这种严格严谨的习惯,渗透到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每次写东西让刘老师签署意见,他都会让我提前把电子版发给他,无论多忙,都会仔细审读,逐字逐句修改,连标点也不放过。他写的意见总是中肯贴切,简明扼要。记得有一次和刘老师一起开会途中,他在一个不起眼的门店前停了下来,顺手拍照,当时我们不解其意,刘老师就给我们指着门两边的对联:‘来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上下联的文字顺序恰好相反。他告诉我们,这叫回文联,古代有有名的回文诗,数学中也有有趣的回文数。刘老师用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正如他常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IMG_300

▲刘三阳教授弟子在学校90周年校庆之际感恩导师培养之恩

尽管研究生生源一般化,但却能低开高走,正如刘三阳教授所说:努力把一个个平凡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硕果累累,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评为教授的有40多名,担任大学正副校长、正副院长和知名企业管理层的20多名,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10人次;

获评学校优秀博士论文10多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

1名硕士生论文获得国际统计学会简·丁伯根奖第二名(共3名),应邀参加国际统计学会第59届世界统计大会并作报告(是获此殊荣的惟一硕士生);

1名硕士生所发论文获2015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三年内获得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

中国科协2018年优秀中外青年博士生交流计划共入选163人,西电3人,其中本团队2人;

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和研究生干部20多人次;

团队学生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奖、国家奖学金、星火杯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和奖项约30项;

获批学校“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并获最佳人气奖第一名、最佳风采奖第一名,进而获批“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文化示范基地。

IMG_301

▲刘三阳教授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评审会(西电档案馆馆藏)

IMG_302

▲刘三阳教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西电档案馆馆藏)

08服务社会特别贡献,展示多彩人生

作为高校教师,刘三阳教授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和管理诸方面卓有建树。此外,社会服务也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不过,这里所说他的社会服务工作,有一定独特性,是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所没有的特别社会贡献。

刘三阳教授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全国高考数学命题组组长和陕西省高考数学评卷中心组组长等,不论干什么都体现了他一贯的“干啥就要干好、干出名堂”的追求,也完美诠释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

刘三阳教授从1998年2月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20年,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虽然刚当代表时还不到40岁,由于他博览群书,一向关注社会民生和国家大事,所以很快适应了这些工作。

IMG_303

▲刘三阳教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照片(西电档案馆馆藏)

先后提交了100多件有见地的议案、提案,涉及教育、科技、经济、司法、民生、环保、统战等多个领域,反映社情民意,为普通老百姓代言发声。

在世纪之交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他的一次发言引起新华社记者关注,内容涉及告状难、立案难、执行难、有案不判、久拖不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问题。

“这位记者下午听了我的发言,会后汇报给新华社领导,领导非常重视,让他当晚与我面谈、采访,第二天见报。记者晚上10点多到我房间,听取意见建议,果然第二天新华每日电讯登出来了。” 令刘教授没有想到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击中了社会的一个痛点。

IMG_304

▲刘三阳教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照片(西电档案馆馆藏)

他介绍说:“全国十多家报纸立即转载,紧接着,群众纷纷来信,有寄到大会的,有寄到单位的,等我回到学校,电话、信件纷至沓来,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多地的群众到学校找我,学校不少教职工都在校园碰到问路找我的群众,他们说要找刘青天,有的老人一进我办公室就噗通下跪,令人吃惊和痛惜。”有的来访百姓说:你在大学教书,又这么年轻,怎么对老百姓的难处知道得这么清楚?说了我们无处诉说的实话。

许多来信表达了对刘教授的崇敬和感激,陈述自己的案情和困境。还有人在信中尊称刘教授为刘老,是主持公道的当代包公。

“其实我当时刚40岁出头,虽然帮助个别群众解决了一些长期未决的实际问题,但群众反映的那么多案子我也有心无力,还得走司法途径。比较欣喜的是,过了不久,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上述有关问题发布了指导意见和要求。”刘教授说,我向来对底层百姓的困苦感同身受,充满同情,只要有机会就替他们说话,对有的贫困来访者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一份关于小学入学的提案内容进入了热搜榜第一名,还收到一些群众来信。

IMG_305

▲刘三阳教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照片(西电档案馆馆藏)

聊以自慰的是,自己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忠实履行了代表、委员的职责。有的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对他表示,最喜欢听你发言,能说到点子上、关键处,不用稿子,尽是实话干货,真知灼见。有位领导同志说:“我可以说自己正派,不敢说正直,而你是既正派又正直,还有水平。”

IMG_306

▲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左)与刘三阳教授(右)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合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服务全省高考,助力中学教育

本世纪初,教育部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陕西省只接受了数学、英语两科自主命题,省招办主任对刘教授说,之所以敢要数学,就是因为有你。实际上,刘教授并不赞成分省命题,他还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过应将高考命题权收回教育部的建议,陈述了三大理由,现在还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份建议。若干年后,当教育部要收回命题权的时候,部长在记者会上讲的理由正是其中的两条。

IMG_256

▲刘三阳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作题为《考试命题之我见》报告(西电档案馆馆藏)

刘三阳教授受命担任陕西省全国高考数学命题组组长,每年严密封闭五个多星期,与外界隔绝联系。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影响数十万学子,担此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高敏感的绝密任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因为要给试卷印刷留出足够时间,所以实际命题时间不到两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数学包括文理、正副共四套题),每年还要制订或修订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说明。

命题期间,他带领命题组老师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绞尽脑汁,设计试卷,构思题目,协调众口,分别命制文、理科数学试题,还要反复验算、检查、打磨,字酌句斟,确保试题符合大纲和本省学情,无丝毫差错和歧义,同时,要有合理的难度、坡度、效度和区分度。

他以高度的责任感、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省教育厅和同行的好评,为全省高考招生工作做出了贡献。

de0cff2e8d2d77619600542abdcacfe7

▲刘三阳教授荣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西电档案馆馆藏)

他命制的一些精彩题目不仅当年被专家列入红榜,而且至今仍被中学教师津津乐道。

圆满完成任务的背后,是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在他封闭命题期间,妻子骨折住院,他无法前去照料,也顾不上照顾高龄母亲。

陕西省高考数学评卷工作一直由西电承担,刘三阳教授担任评卷中心组组长20多年,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在天气热、任务重、要求严、时间紧、责任大、报酬低的情况下,从选聘评卷教师、制定评分细则、培训评卷教师、检查评卷质量、督促评卷进度、复核评分结果到答复考生疑问等每个环节,一丝不苟,与同事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使高考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2021年,他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过关于高考改革的提案,得到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认同,并在积极推进落实。

刘教授先后到10多所中学搞调研、讲科普、作报告20多场次,指导中学教改,为中小学教师举办培训辅导会,受益教师达1千多人次,召集省内20多所中学教师举办“大学助推中学教改”研讨会,带领多所中学获得2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弥补了本校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方面的空白。

这些额外的付出看似与本职工作无关,但却契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201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指导意见中关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节明确提出:支持高校教师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

e7d974d6d7ededb509dc867f0bf1ea41

▲刘三阳教授在英国访问时留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应该说,刘教授在这方面既是先行者,也是模范执行者。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从2018年起他评审了100多部中学数学教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专业性、政治性强,每次都得加班加点,认真审阅,写出详细意见,并参加10多次评审会,为保证中学按时使用新课标教材做出了贡献,受到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感谢。

3286c09b615fdc022d02bfe115933ac0

▲刘三阳教授和采访小组合影(左起:杨舒丹、刘三阳、卢红曼、田鸽)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访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